六处分别经

  北传汉译中阿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大正藏一,六九二页。)

  本经如其名,以分别六处等。即六内处、六外处、六识身、六触身、十八意行、二十六有情句、三念住等,对此一一详细的说明。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

  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诸比丘应世尊曰:世尊。

  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我应为汝等说六处分别。应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之。

  彼等诸比丘应世尊曰:如是,世尊。

  世尊如是曰:

  应知内六处。应知外六处。应知六识身。应知六触身。应知十八意行。应知三十六有情句。于其中,依此而舍此。有三念住,此为圣者之所学,此为圣者之所习,大师以此训众。彼为瑜伽师中之无上人之调御师。此为六分别之总说。

  然,如是言:应知内六处。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

  有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如是所言:应知内六处。是缘此而言。

  次,如是言:应知外六处。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

  有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如是所言:应知外六处。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六识身。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

  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如是所言:应知六识处。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六触身。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

  有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如是所言:应知六触身。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十八意行。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

  依眼见色已,思察喜处之色、思察忧处之色、思察舍处之色。

  依耳闻声已,思察喜处之声、思察忧处之声、思察舍处之声。

  依鼻嗅香已,思察喜处之香、思察忧处之香、思察舍处之香。

  依舌尝味已,思察喜处之味、思察忧处之味、思察舍处之味。

  依身触触已,思察喜处之触、思察忧处之触、思察舍处之触。

  依意识法已,思察喜处之法、思察忧处之法、思察舍处之法。

  如是有六喜行、六忧行、六舍行。

  如是所言:应知十八意行。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三十六有情句。如是缘何而言耶?

  是依六在家为喜、六出离喜、六在家为忧、六出离为忧、六在家为舍、六出离为舍。

  此等中,依六在家为喜者何耶?

  乃对眼所识之诸色,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

  耳所识之诸声,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

  鼻所识之诸香,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

  舌所识之诸味,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

  身所识之诸触,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

  意所识之法,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以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此等乃依六在家为喜。

  此等中,依六出离为喜者何耶?

  乃对眼所识之诸色而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色,今时此等一切之诸色,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

  对耳所识之诸声而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声,今时此等一切之诸声,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

  对鼻所识之诸香而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香,今时此等一切之诸香,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

  对舌所识之诸味而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味,今时此等一切之诸味,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

  对身所识之诸触而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触,今时此等一切之诸触,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

  对意所识之诸法,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己,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出离为喜。

  此等乃依六出离为喜。

  此等中,依六在家为忧者何耶?

  乃对眼所识之诸色,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耳所识之诸声,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鼻所识之诸香,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舌所识之诸味,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身所识之诸触,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意所识之诸法,可期望、好、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

  此等乃依六在家为忧。

  此等中,依六出离之忧者何耶?

  且知诸色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色、今时此等一切之诸色,是无常、苦、变易法。对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知诸声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声、今时此等一切之诸声,是无常、苦、变易法。对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知诸香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香、今时此等一切之诸香,是无常、苦、变易法。对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知诸味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味、今时此等一切之诸味,是无常、苦、变易法。对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知诸触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触、今时此等一切之诸触,是无常、苦、变易法。对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知诸法之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之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而住耶?由对如是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

  此乃依六出离为忧。

  于此中,依六在家为舍者何耶?

  由眼见色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色之限界者、不克服色之报者,不见色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色,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由耳闻声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声之限界者、不克服声之报者,不见声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声,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由鼻嗅香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香之限界者、不克服香之报者,不见香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香,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由舌尝味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味之限界者、不克服味之报者,不见味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味,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由身触触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触之限界者、不克服触之报者,不见触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触,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由意识法已,愚者、痴者、凡夫者,不克服法之限界者、不克服法之报者,不见法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不超越此法,故此言依在家为舍。

  此等乃依六在家为舍。

  此等中,依六出离为舍者何耶?

  且知诸色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色,今时此等一切诸色,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色。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知诸声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声,今时此等一切诸声,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声。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知诸香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香,今时此等一切诸香,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香。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知诸味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味,今时此等一切诸味,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味。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知诸触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触,今时此等一切诸触,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触。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知诸法之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实正慧,由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法。故此言依出离为舍。

  此等乃依六出离为舍。

  如是所言:应知三十六有情句。乃缘此而言。

  如是言:于此等中,依此等而舍此等。乃缘何而如是言耶?

  诸比丘!于此等中,

  依彼六出离为喜,依此等、由此等;

  依彼六在家为喜,以舍此等,以超越此等;

  诸比丘!于此等中,依彼六出离为忧,依此等、由此等;

  依彼六在家为忧,舍此等,超越此等;

  如是而有其等之舍,如是而有其等之超越。

  诸比丘!于此等中,依彼六出离为舍,依此等、由此等;

  依彼六在家为舍,舍此等,超越此等。

  如是而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之超越。

  诸比丘!于此等中,

  依彼六出离为喜,依此等、由此等;

  依彼六出离为忧,舍此等,超越此等;

  如是而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之超越。

  诸比丘!于此等中,

  依彼六出离为舍,依此等、由此等;

  依彼六出离为喜,舍此等,超越此等;

  如是而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之超越。

  诸比丘!舍之多性而有多依,舍之一性而有一依。

  诸比丘!而如何舍之多性而有多依者耶?

  诸比丘!舍:有于诸色、有于诸声、有于诸香、有于诸味、有于诸触也。

  诸比丘!此,乃舍之多性而有多依。

  诸比丘!而如何舍之一性而一依者耶?

  诸比丘!舍:有依于空无边处、有依于识无边处、有依于无所有处、有依于非想非非想处。

  诸比丘!此,乃舍之一性而有一依。

  诸比丘!于此等中,彼舍之一性而一依者,依此、由此;

  彼舍之多性而多依者,舍彼,超越彼;

  如是而有彼舍,如是而有彼超越。

  诸比丘!

  依于不彼作性,由于不彼作性;

  彼舍之一性而一依者,舍彼,超越彼;

  如是有彼舍,如是而有彼超越。

  如是所言:于此等中,依彼而舍彼!彼乃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有三念住,此圣者之所习,大师以此训众。而且,此缘何而言耶?

  诸比丘!兹有师为怜愍者、求他之利益者、以垂怜愍为诸弟子说法:此为汝等之利益,此为汝等之安乐。对此,诸弟子不善听,不倾耳,不立智心,且离师教之行动。

  诸比丘!如来不喜此、又不感喜。而且无有有漏,有念、有正知而住。

  诸比丘!此,为第一念住,此圣者之习,大师以此训众。

  复次,诸比丘!有师,是怜愍者、求他之利益者,以垂怜愍为诸弟子说法:此为汝等之利益,此为汝等之安乐。对彼,一部分之诸弟子不善听,不倾耳,不立智心,而且离师教之行动。一部分之诸弟子善听闻,倾耳,以立智心,而且不离师教之行动。

  诸比丘!如来不喜此、又不感喜;非不喜,非不感喜。喜与不喜,舍离此两者已,彼为舍者,有念、有正知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二念住此者之习,大师以此训众也。

  复次,诸比丘!有师,是怜愍者、求他之利益者,以垂怜愍为诸弟子说法:此为汝等之利益,此为汝等之安乐。对彼,诸弟子善听,倾耳,以立智心,而且无离师教之行动。

  诸比丘!如来喜此、且感喜;无漏而有念、有正知而住。

  诸比丘!此为第三念住此者之习,大师以此训众。

  如是所言:有三念住、此圣者之所习、大师以训众。彼乃缘此而言。

  又,如是言:彼乃瑜伽师中之无上人之调御师。而如是乃缘何而言耶?

  诸比丘!由调象师,于应调御之象,令走之,唯限走一边:或东、或西、或南、或北。

  诸比丘!由调马师,于应调御之马,令走之,唯限走一边:或东、或西、或南、或北。

  诸比丘!由调牛师,于应调御之牛,令走之,唯限走一边:或东、或西、或南、或北。

  诸比丘!由如来、应供者、正等觉者,于应调御之人,令走之,于八方走:

  于有色者,见诸色,此第一方。

  于内无色想者,以见外之诸色,此第二方。

  净而胜解,此第三方。

  遍超色想,以灭诸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而虚空乃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此第四方。

  遍超空无边处而识乃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此第五方。

  遍超识无边处无何物之存在。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此第六方。

  遍超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第七方。

  遍超非想非非想处,而具足受、想灭而住,此第八方。

  诸比丘!由如来、应供者、正等觉者,于应调御之人,令走之,即走如是之八方。所言如是:彼瑜伽师中之无上人之调御师。彼乃此缘而言者。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责任编辑:佛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