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相应

第一 定品

第一 定

  舍卫城。

  “诸比丘!定当修习!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实。以何为了知如实耶?

  此为苦,了知如实;此为苦集,了知如实;此为苦灭,了知如实;此为顺苦灭道,了知如实。

  诸比丘!于定当修习!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实。是故,诸比丘应以此为苦,勉励!以此为苦集,勉励!以此为苦灭,勉励!以此为顺苦灭之道,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三(大正藏二、一一二a)

第二 宴默

※ 二

  “诸比丘!应精勤于宴默!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实。以何为了知如实耶?

  此是苦,了知如实;此是苦集,了知如实;此是苦灭,了知如实;此是顺苦灭之道,了知如实。

  诸比丘!应精勤于宴默!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实。是故,诸比丘!以此是苦,应勉励!以此是苦集,应勉励!以此是苦灭,应勉励!以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二(大正藏二、一一二a)

第三 善男子(一)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之现观。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九(大正藏二、一O六a)。

第四 善男子(二)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参照前经。

第五 沙门婆罗门(一)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以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六(大正藏二、一O五b)。

第六 沙门婆罗门(二)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

  诸比丘!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

  诸比丘!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以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宣说。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七(大正藏二、一O五c)。

第七 寻

※ 二

  “诸比丘!勿寻思恶不善之寻。谓:欲寻、嗔寻,害寻。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寻不引义利,非初梵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寻思时,“此是苦”应寻思,“此是苦集”应寻思,“此是苦灭”应寻思,“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寻思。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寻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四(大正藏二、一O九b)。

第八 思

※ 二

  “诸比丘!勿思惟恶不善之思,谓:“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世间为有边,世间为无边,命即身,命与身为异,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亦有亦无,如来死后非有亦非无。”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思不引义利,不达初梵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思惟时,以“此是苦”应思惟!“此是苦集”应思惟!“此是苦灭”应思惟!“此是顺苦灭之道”应思惟!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思惟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大正藏二、一O九a)。

第九 诤

※ 二

  “诸比丘!勿论诤论,谓:“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云何知此法、律耶?汝为邪行者,我为正行者:汝将应说为前者,说为后,将应说为后者,说为前;我言为相应,汝言为不相应:汝长时所思为所覆;汝为逃他论而立论;汝将堕负处,若能者,当应答。”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不引义利,非成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论时,以“此是苦”应论,“此是苦集”应论,“此是苦灭”应论,“此是顺苦灭之道”应论。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六(大正藏二、一O九c)。

第十 论

※ 二

  “诸比丘!勿论种种之畜生论、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人论、男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之有无论是。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不引义利,不达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论时,以“此是苦也”应论,“此是苦集”应论,“此是苦灭”应论,“此是顺苦灭之道”应论。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为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以“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五(大正藏二、一O九c)此经列举论之项目,是长部经典第一卷七页、一七八页,第三卷三六页、五四页,中部经典第一卷五一三页,第二卷一页、二三页、三O页,第三卷一一三页,增支部经典第五卷一二八页,律藏第一卷一一八页,第四卷一六四页等(皆指原典)。

  第一 定品(终)

  此中摄颂曰:

  定以及宴默

  二之善男子

  沙门婆罗门

  寻与思诤论

第二 转法轮品

第一 如来所说(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

  于此处,世尊言五比丘曰:

“诸比丘!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以何为二边耶?

  (一)于诸欲以爱欲贪着为事者,乃下劣、卑贱、凡夫之所行、非圣贤,乃无义相应。(二)以自之烦苦为事者,为苦,非圣贤,乃无义相应。诸比丘!如来舍此二边,以中道现等觉。此为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耶?乃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此乃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忧恼苦、遇怨憎者苦、与所受者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为五取蕴苦。

  诸比丘!苦集谛者,即是此,谓:后有起、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

欲爱、有爱、无有爱是。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谓:于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而无执着。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所谓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圣谛偏知……乃至……已偏知,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集圣谛应断……乃至……已断,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一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二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乃至……已修习,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三

  诸比丘!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

十四

  诸比丘!然而我于此四圣谛,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又,我智生与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为我最后之生,再不受后有。

十五

  世尊如是说示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又说示此教时,具寿憍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有集法者,悉皆有此灭法。”

十六

  世尊转如是法轮时,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七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发声言曰:“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八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焰摩诸天……兜率诸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梵身诸天发声言曰: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法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九

  如是于其刹那,其顷刻,其须央之间,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又,此十千世界涌震动,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超越诸天之天威力。

二十

  时,世尊称赞而曰:“憍陈如悟矣,憍陈如悟矣!”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称为阿若憍陈如。

注1 律藏大品一、六(原典一O页以下)。杂阿含一五、一五(大正藏二、一0三c)。转法轮经(大正藏二、五O三)、三转法轮经(大正藏二、五O四),四分律三二(大正藏二二、七八八)、五分律一五(大正藏二二、一O四),法蕴足论六(大正藏二六、四七九b)等。其他亦有梵本。

第二 如来所说(二)

※ 二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圣谛偏知……乃至……已偏知,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集圣谛断除……乃至……已断,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灭圣谛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顺苦灭道圣谛修习……乃至……已修习,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注1 参照前经。

第三 蕴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五取蕴是,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灭圣谛耶?将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是无执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

  诸比丘!此为四圣谛。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四(大正藏二、一O五a)。

第四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六入处是。以何为六入处耶?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是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灭圣谛耶?将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是无执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

  诸比丘!此为四圣谛。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参照前经。

第五 受持(一)

※ 二

  “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曾受持否?”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以受持。”

  “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云何受持耶?”

  “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苦,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苦集,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苦灭,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顺苦灭道,我予受持。大德!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

  “善哉!善哉!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比丘!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苦集为我所说之第二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苦灭为我所说之第三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如是对此受持。

  比丘!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应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十(大正藏二、一一0b)。

第六 受持(二)

※ 二

  “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曾受持否?”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以受持。

  “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云何受持耶?”

  “大德!苦为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我予受持。大德!若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一苦圣谛,我舍此第一苦圣谛,立他之第一苦圣谛。”无有此理。

五~六

  大德!苦集为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我予受持……苦灭为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我予受持。

  大德!顺苦灭道为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我予受持。大德!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无有此理。

  大德!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

  “善哉、善哉!比丘!善哉!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比丘!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一苦圣谛,我舍此第一苦圣谛,而立他之第一苦圣谛。”无有此理。比丘!苦集……乃至……苦灭……乃至……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无有此理。

  比丘!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二(大正藏二、一一0C)。

第七 无明

※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无明、无明者。大德!云何为无明耶?云何为随无明耶?”

  “比丘!苦之无智,苦集之无智,苦灭之无智,顺苦灭道之无智,此名为无明;如是者为随无明。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第八 明

※ 二

  时,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明、明者。大德!云何为明耶?云何为随明耶?”

  “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之智,此名之明;如是者为随明。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第九 辩

※ 二

  “诸比丘!“此是苦圣谛”,为我所立。此中之谓“此是苦圣谛”者,含有无量之字、无量之文、无量之辩。

  ……“此是苦集圣谛”……

  ……“此是苦灭圣谛”……

  诸比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为我所立。此中之谓:“此是顺苦灭道圣谛”者,含有无量之字、无量之文、无量之辩。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第十 如

※ 二

  “诸比丘!有四种之如,为不离如、不异如。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此是苦”,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苦集。”,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苦灭。”,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顺苦灭道”,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诸比丘!此四者,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经一六、一一(大正藏二、一一0b)。

  第二 转法轮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之如来说

  蕴节与处节

  二节之受持

  无明明辩如

第三 拘利村品

第一 跋耆(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跋耆国拘利村。

  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因对四圣谛不了悟、不通达,如是,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以何为四圣谛耶?

  诸比丘!因对苦圣谛不了悟、不通达,如是,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因对苦集圣谛……乃至……对苦灭圣谛……乃至……因对顺苦灭道圣谛,不了悟、不通达,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

  诸比丘!如今,对苦圣谛了悟、通达,对苦集圣谛了悟、通达,对苦灭圣谛了悟、通达,对顺苦灭道圣谛了悟、通达,则断有爱、尽有索、更不受后有。”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如是说:

  因对四圣谛

  不能如实观

  则久受生处

  轮回所及者

  对此等圣谛

  观于此等者

  于灭则有索

  乃至苦根断

  更不受后有。

注1 长部经典(原典二、九O页),律藏大品(原典二三O页),杂阿含一五、三九(大正藏二、一0八a),其他长部经典(原典二、一二二页)。

第二 跋耆(二)

※ 二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能如实了知,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我不予认许。又,彼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者,为无有。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我予认许。又,彼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如是说: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不知道者人

  则无心解脱

  无慧之解脱

  不得苦际尽

  受是生与老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知道者之人

  则对心解脱

  乃至慧解脱

  具足尽苦际

  不受生与老。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八(大正藏二、一O五c)。

2 此偈与经集第七二四~七二七同。

第三 正等觉者

一~二

  舍卫城。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圣谛是。诸比丘!此为四圣谛。

  诸比丘!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名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八(大正藏二、一O七c)。

第四 阿罗汉

  舍卫城。

  “诸比丘!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未来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现在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应现等觉为……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前经参照。

第五 漏尽

※ 二

  “诸比丘!我于知见者说漏尽,并非于不知见者。诸比丘!何为知见者之漏尽耶?

  诸比丘!知见“此是苦”,为漏尽;知见“此是苦集”,为漏尽;知见“此是苦灭”,为漏尽;知见“此是顺苦灭道”,为漏尽。

  诸比丘!如是知见为漏尽。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经一五、二O(大正藏二、一O四b)。

第六 友

※ 二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何为四圣谛耶?

  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圣谛也。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者,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三0、七(大正藏二、二一四b)。

第七 如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此四圣谛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是故名为圣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一(大正藏二、一一0b)。

第八 世间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如来为圣。是故名之为圣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责任编辑:佛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