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走向“绿色之城”的坎坷之路

中国佛教素食网讯 据《纽约时报》报道,最近,家住美国布鲁克林温莎台地(Windsor Terrace)的凯瑟琳·马丁娜兹(Kathryn Martinez),想为环保做点好事,却招惹了麻烦。她和未婚夫为减少食品的购买,就在自家后院开辟了一个菜园子。由于担心采摘地里的生菜太早,他们犹豫了,于是先把菜留在地里。然而等到再想采的时候,生菜却都烂掉了。

  她们还弄了个肥料堆,以便循环利用垃圾。她们把垃圾扔进厨房的一个大垃圾箱里,几天清理一次。不巧遇上热浪天气,垃圾肥料搁的时间稍微久了些;于是当马丁娜兹再次打开垃圾箱时,里面满是蛆虫。“太倒霉了!”她抱怨道。

  在纽约市,从屋顶到厨房再到后花园,市民们正展开大大小小的行动,努力把纽约建成绿色之城。然而,除了一些相对容易的改变——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改用节能灯、循环使用购物袋——其他颇具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努力,有时却适得其反,招徕不少麻烦。

  巴特·珀特恩兹(Bart Potenza)想尽千方百计,打造他在纽约上东区的素食餐馆“烛光咖啡”,使其成为环保餐馆,却没料到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几年前,餐馆开始使用可降解的玉米杯(玉米中提取聚乳酸制成)盛外卖。然而,第一批玉米杯就有负众望。顾客们打电话到餐馆,抱怨玉米杯化掉了,或抱怨杯子在袋子里破成几半。当时餐馆不得不免费把食物送给那些顾客。

  珀特恩兹过去常用环卫公司取垃圾的桶堆肥。但没过多久,垃圾桶便开始遭人偷窃。几次遭劫后,垃圾桶一个不剩。

  另外,餐馆使用的吸管是用甘蔗渣制成,比一般的塑料吸管要窄。有顾客就抱怨说用这种吸管令她头疼。珀特恩兹只得委婉地建议顾客们直接饮用杯里的饮品。他表示:“环保是需要勇气的。”

  安东尼·里斯卡多(Anthony Risicato)和克里斯汀·库克(Christine Cook)想把他们在哈林区(Harlem)的房子翻修下,变成绿色环保房:在屋顶装上太阳能电池板供热水,安装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保证冬季供暖。同时他们想让房子基本保持原样,尽量省装修材料。然而,他们后来发现很难找到不改变他们装修计划的承包商。

  安东尼·里斯卡多想翻修他在哈林区褐砂石的房子,不仅将其变得更加节能;还想尽可能少用新材料,保持原样。他发现很难找到承包商。

  勒达·梅瑞狄斯(Leda Meredith)住在布鲁克林公园坡地区(Park Slope),是一位舞蹈教师。一年前,她开始只购买离家250里之内出产的食品。为了冬天不饿到自己,于是买了罐装容器,脱水器和发酵器。头两回她试着风干一些食品,结果不是霉黄瓜、烂南瓜,就是超级难吃的食物。但经过几次操练后,她就成了罐装食品专家了。不过,在食品储存量上面她还是拿不准。

  住在布鲁克林公园坡地区的勒达?梅瑞狄斯,偏好当地产的食品,于是她学着储存起来,但不久却发现家里已经没有足够空间。

  梅瑞狄斯说:“我不能总想着食物只能放在厨房里。任何一个空间都可能成为储藏室。我的书都从书架上撤了下来,我的壁橱里到处挂着香草料。”

  不仅如此,梅瑞狄斯的床下还塞满了番茄罐。最近,她出版了一本手册,名叫《植物、芭蕾和烹调ABC:食谱回忆录》。

  当然,除了个人,一些公司企业也在绿色创新之路上遇到麻烦。《纽约时报》总部大楼有一个陶瓷棒屏幕,专门用来散射自然光达到发光效果,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保持大楼的凉爽。可是后来这些陶瓷棒还被当作他用:有三个人用它们来攀援大楼。《纽约时报》此后不得不拆掉一些陶瓷棒。

  再困难这些环保倡导者还是决定坚持下去。马丁娜兹重新种了她的生菜园。她表示不再怕麻烦了。里斯卡多正为一些水箱估价,用它们来接雨水建成雨水灌溉系统。烛光咖啡餐厅也找到了更耐用的杯子。珀特恩兹说道:“我们是些顽固的家伙,要战斗到底。”

(责任编辑:佛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