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之家"项目工作总结

项目建立历程
    自97年,省艾防办的王云生先生和州艾防办的阳文耀先生,多次寻访总佛寺,与总佛寺僧侣交流,探讨佛教与“防艾”工作的结合点。同时,州卫生局艾滋病防治项目办还组织专家、学者和医生到总佛寺为僧人讲述专业的艾滋病知识,使广大僧人加深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项目官员和僧人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艾滋病工作、国外佛教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及佛教教规教义的相关资料,最终认为将艾滋病防治与佛教戒律相结合是最佳的方案。佛教戒律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不邪淫”可以解释为男女之间爱情要忠贞,夫妻之间感情要和睦,从而间接引申为禁止不正当的性行为;“不饮酒”除禁止喝酒外还可以引申为禁止吸毒和禁止使用其它任何麻痹人神经的东西。性乱和吸毒正是我国西南边境地区艾滋病的两大主要传播途径,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与佛教“五戒”相结合,同时要求僧侣和信徒要作到“慈”、“悲”、“喜”、“舍”。僧人与专家们的研究和探索,为佛教界参与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
     97年后,到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老挝、缅甸等佛教国家留学回国的大批佛教僧人,积极参与联合国儿基会的“湄公项目”,并且在州艾防办、州卫生局得到系统培训,同时借鉴国外的佛教界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参与艾滋病的关怀和帮助工作的经验,基于西双版纳这片蕴涵着浓郁佛教文化的土地,结合佛教的戒律中的“五戒”的基本原理,积极的组织州内的各地僧人主动参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此后,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和帮助下,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州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州卫生局艾滋病防治项目办的精心指导下,由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具体组织实施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希望与帮助”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合作项目,于2003年7月26日启动。
      项目启动后,设立了“佛光之家”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具体工作的实施。“佛光之家”的宗旨为“以佛教的四无量心,施‘希望与帮助’予授众”,以开导众生,慈悲济世,扶弱助残为目标。在省艾防办、州艾防办、州民宗局和州卫生局艾滋病防治项目办的指导下,“佛光之家”结合僧人的特殊地位、身份和佛教的教规教义,利用僧人的影响力和民间威望,积极地、有效地举办西双版纳佛教僧侣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培训及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广大信众恒持“五戒”,洁身自爱,相互尊重和关心,从心理上,精神上引导、更正世俗中的不良嗜好和行为,从而净化社会人文环境,杜绝邪念的滋生,同时直接参与社区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和帮助工作,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佛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