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词解:艾滋病

文化词解:艾滋病


http://www.beijingww.com/2008-12-01 17:05:11北京文网

【新闻由头】

  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一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2008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王府井步行街同时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华红丝带基金会发起,他们在人民大学、王府井步行街都进行了同步宣传,工作人员不仅向大学生和市民发放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手册,还会通过问卷调查、张贴展板的形式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红丝带的由来】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从此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纷纷以红丝带命名。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十部反映艾滋病人的影片】

  25年前,艾滋病首次被发现,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扩散。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走过了从误解到倡导非歧视的过程,而艾滋病也在众多影片中得到了反映,以下就是列举十部产生一定影响的影片:

  1985:《早霜》(An Early Frost)

  这是美国第一部有关艾滋病的电视电影,艾顿.奎恩(Aidan Quinn)在影片中扮演一名事业有成的年轻律师,他回家告诉父母说,自己是名同性恋,并得了艾滋病。该影片在当晚排在全美收视率第一位,后来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编剧奖。

  1986:《离别秋波》(Parting Glances)

  这是第一部受到公映的有关艾滋病的影片,斯蒂芬.布谢米(Steven Buscemi)扮演一名感染艾滋病病的青年。这也是导演比尔·谢尔伍德的唯一作品,他于1990年死于艾滋病。

  1990:《长期伴侣》(Long Time Companions)

  影片描述了多对同性伴侣从艾滋病浮现到爆发的1989年的经历,很多影评者认为,这是有关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最具体表现的影片。

  1993:《乐队继续演奏》(And the Band Played On)

  这部电视电影描述了医学工作者在里根执政时期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经历,一些著名艺人如理查.基尔和菲尔.科林斯等都在影片中客串同性恋人物。

  1993:《费城》(Philadelphia)

  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同性恋律师,因患艾滋病而遭到公司解雇,他聘请了怀有恐同情绪的律师(丹泽.华盛顿扮演)来为自己打官司。这是一部艺术和票房上获得双丰收的作品,汉克斯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票房也高达八千万美元。

  1995:《兼职男孩》(Boys on the Side)

  这是少数的仅有几部包含女艾滋病患者人物的影片,而乌比.郭伯格(whoopi Goldberg)扮演一名女同性恋侦探。

  1997:《黄昏时》(In the Gloaming)

  由《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多福.里弗导演。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一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回到疏远已久的家中。垂危的生命拉近了两代人的亲情。

  2002:《时时刻刻》(The Hours)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艾滋病已经不是惊奇话题,艾滋病也自然地成为一些影片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这部有关生之窒息的影片中,艾德哈里斯扮演一名艾滋病患者,他面对淡无意义的生命,不愿让自己成为别人良心的责任,最后选择了坠楼身亡。哈里斯以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3:《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

  根据同性恋剧作家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的普利策获奖剧作改编,云集了艾尔.帕西诺、梅里尔.斯特里普和艾玛.汤普森等大腕明星,深刻反映了同性恋、艾滋病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根时代的政治现实。此影片获得了金球奖和电视艾美奖。

  2004:《昨天》(Yesterday)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讲述了一位艾滋病妇女坚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因为她想看到女儿上学这一天的到来。

【与艾滋病坚持斗争的伟人--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

  曼德拉说,政府应该加强对防治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消除社会上对政府的误解,以为政府漠不关心无数面临死亡的孩子。他特别强调,应该设法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他认为,“许多艾滋病患者与其说是死于病毒,还不如说是死于人民对他们的歧视。”他还要求南非政府免费向公民发放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或携带人数最多的国家,在4600万人口中,有5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2001年,该国有36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濮存昕送女儿安全套引争议 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

  一直在外地演出的濮存昕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深圳艾滋病宣传活动上的一句“将一盒安全套放进了女儿的行李箱”,经过媒体放大,会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仅某门户网站前天转载的消息,短时间就获得了2000多条评论。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称:“争议对社会是有益的,但我不认为我的做法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表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及各种观念也很多元,大家得尊重部分人对于自己的生活行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因此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支持的、反对的、批评的、谩骂的,多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都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各抒己见,所有人都能获得所有的信息,这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相一致的。  

【抗击艾滋病公益宣传广告】

http://www.beijingww.com/1470/2008/12/01/[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佛光之家)